官樣文章為啥會長成這個樣兒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  據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“東莞花開”消息,根據2月14日東莞市委對掃黃工作不力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的決定,虎門鎮黨委書記葉孔新、厚街鎮黨委書記錢超、黃江鎮黨委書記楊禮權、鳳崗鎮黨委書記朱國和等4名同志在全市範圍公開道歉(見本報今日B03版報道)。
    誰能想到,這四封道歉信居然成了網友們新的吐槽點。問題和掃黃無關,出在了這四封信的行文上,這四封信太過雷同了。有網友評價說:“我和我的同胞兄弟都驚獃了。”筆者還挺認真地讀了一下這幾封信,儘管不能說複製粘貼,但這幾封信的思想脈絡、行文風格、遣詞造句的確如出一轍,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,這就好像每年的春晚,雖然導演不斷變換,但春晚還是那個春晚,骨子裡的東西沒有變過。這樣的“官樣文章”讀者當然不幹了,這態度太不端正了,人們很難相信這樣制式化的文字真的會被認真落實下去。那麼這樣的“官樣文章”是怎麼來的呢?有一個答案是———官僚作業。
    最近閱讀臺灣作家楊照的書《故事照亮未來》,裡面講了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匈牙利的故事。二次大戰期間,匈牙利全國各城市市長開了一個聯合會議,主題是“如何有效避免猶太人污染?”會議做出許多決議,其中一項是詳細規定猶太人只有在白天特定的幾個小時,才能使用公共浴池。讓人詫異、更讓人不解的是,從數據上看,當匈牙利的市長們開會討論“如何有效避免猶太人污染”時,其實這些城市裡的猶太人幾乎都已經被運往奧斯維辛了。當他們規定猶太人只能在幾點到幾點間進公共澡堂時,這些城市已經沒有了猶太人的蹤影。為什麼會有這種荒謬的事?已經把猶太人都送走了,幹嗎還開會討論“如何有效避免猶太人污染”?楊照給出的答案就是:官僚作業。
    關於如何對待猶太人的決定,實際上在二戰爆發之前的德國就已經制定出來了,戰爭爆發之後,這些決定隨著不斷占領新的國家而被推廣出去。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,當決定到了匈牙利的時候,這裡已經沒有猶太人了。這時候匈牙利的官員面臨一個這樣的問題,是把這裡的具體情況反映上去呢?還是照本宣科就算了?顯然他們選擇了後者。因為照本宣科最簡單最省事,既然上邊要一個答案就給一個答案好了,別人怎麼弄的,我們就跟著怎麼弄好了。你真要實地考察、仔細分析,費時費力不說,要是再弄出點什麼幺蛾子來,得不償失就不好了。所以,程序照走會照開,管你有沒有猶太人呢。
    這就是官僚作業的基本思維方式。為什麼會有如此效果?用楊照的話來說:因為官僚體系創造了一大堆程序、規定、辦法,這些手續把人淹沒了,讓人看不到真正的目的,也看不到真正的結果。尤其對於基層的權力執行者而言,他們只是在執行上面的命令,而又很難對行使權力的行為和結果負責,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,照本宣科。尤其在面對負面問題時,更是要四平八穩,即便被人罵形式主義。如果我們理解了官僚作業的行為模式,我們也就理解了這些官樣文章出台的原因:非不為也,實不能也。這樣的文章,雖然看著如同嚼蠟,但卻是最安全不過的了。
    我們無法從道德上去判斷官僚作業是好是壞,因為它實際上是中性的,官僚體系本身是不會思考對錯的,這取決於支配者的意圖。於是官僚作業的表現是僵化、形式化的,還是有活力而且真誠的,就取決於我們能否把健康的價值觀,以及感受力、同情心等元素註入這部機器。於現實而言,如果我們能夠把支配者的立場從官本位轉化為民本位,並且以有效的機制制約權力運行,我想任何敷衍塞責都將難以容身。
    本報評論員 牛角  (原標題:官樣文章為啥會長成這個樣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g92xgg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