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年前,17歲男生小康(化名)進入重慶市渝中區一所中職學校讀書。上學前他將頭髮剪短,幾天后入校禮儀檢查他頭髮不合格,老師讓他改正。而後兩天他兩次去理髮,老師還是說不合格,傷心之餘他離開學校。十幾天后,校方勸其退學。去年,他母親一紙訴狀將學校告上法庭。日前,這場官司有了結果——渝中區法院判定校方退還小康課本費及資料費,但駁回其他訴求。(9月25日《重慶晚報》)
  事發雖在兩年之前,但一場有關髮型的官司直到近日才有了結果。因學生髮型而引起爭議不在少數,而鬧到退學甚至打官司的地步卻並不多見。學生的髮型問題原本只是學校管理中很小一個方面,小方面被放大至此,既讓該校聲譽受損,也使學生家長難堪。這一細節,折射的不僅是學校管理中的漏洞,更是學校對待學生的態度。
  按照《重慶市職高中專學生禮儀常規》的規定,男生髮型一般只要是短髮、沒染色,就算是合格。但從學校實際執行情況來看,判定學生髮型是否合格,很多時候並沒有統一標準。合不合格,完全是管理人員一句話的事。由此可見,學校管理中存在刻板性和隨意性兩種傾向。要麼一味依靠條條框框來規範學生,而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卻有待商榷;要麼便是管理人員對管理標準隨意解讀,按照自己心中的標準來比照學生是否做到了。正因如此,在管理過程中,師生雙方所持標準不一,且雙方都說自己有理。這樣一來,學校因為管理標準和方式問題而產生矛盾就在所難免。
  髮型的要求,其實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身份。無論是普通中小學,還是職高中專,要求都大同小異。但這些規範學生行為的常規往往會因執行方式問題而生出眾多煩惱。對學生而言,學校各類管理制度都顯得冷冰冰。不計其數的“嚴禁”“禁止”“不得”等等詞語讓學生早反感不已。學校越是想約束學生,學生的叛逆情緒就越嚴重。而化解這一現狀,最關鍵的還是回歸教育的本真,把學生當作學生來看,而不僅僅是學校的管理對象。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,並轉變管理的方式,髮型問題才不會成為學生之傷。
  當然,管理的實質最終是為教育教學服務,如果本末倒置,因管理上的失誤而給教育教學造成更大麻煩,顯然有違教育的目的。髮型問題,看似事小,其實不然。學生與學校之間本應和諧共處,但因為管理上的漏洞而使雙方對立,這無論如何也也不能放任不管。轉變傳統認識,意識到學生才是學校的真正主人。管理的過程其實只是規範,而並非一方對另一方的打壓。只有如此,學生的髮型才不至於惹得學校大動肝火。
  文/王瑤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怎樣的髮型才合學校心意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g92xgg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